

">
預計2016年我國綠化苗木行業市場達1250億! 發布時間:2016.02.28 新聞來源:張家口綠原苗木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
綠化苗木產業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被稱為朝陽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它是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于一體的綠色產業,其發達程度是國家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同時也是一系列復雜、綜合的生物系統工程。 市場現狀 從綠化苗木種植面積來看,2007-2012年我國綠化苗木種植面積平均增長率7.71%,2013年我國綠化苗木種植面積約79萬公頃,2017年預計達到103萬公頃。當前,我國苗木基地種植單一,苗木生產周期長,導致緊俏產品價格一路走高,而大路貨銷售呆滯。短期內,緊俏苗木價格仍會繼續走高。2013年,苗木市場延續了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的低潮,苗木價格總體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苗木銷量較2012年沒有明顯改善。 2014年,房地產綠化項目的減少,對喬木類產品影響最為突出,以至于今年華南地區常用喬木工程苗價格整體下降20%至30%。受苗木生長周期較長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僅華南地區,未來一段時間內苗木行業內產品階段性、結構性產能過剩的情況還將持續。 長三角地區2014年地被苗、部分花灌木、小規格半成品苗銷售情況都算平穩。紅葉石楠、金邊黃楊、金森女貞、毛杜鵑、小丑火棘等大部分地被苗銷售暢通,價格雖比去年底今年初高價位時有20%至50%不同幅度的回落,但仍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漲。華東地區的苗木產業得益于先發優勢,苗木銷售整體處于良性、平穩局面。 隨著各地花木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2014年,西南主要苗木產區四川溫江的苗子有30%發往貴州。與其他地方比較,貴州發展相對滯后,如今趕上建設“生態文明”的契機,幾千萬、上億的工程不在少數。西南地區未來的苗木生產還是以高端、精品為方向,種植戶應賦予苗木更多的藝術性和文化性。 華中地區種植面積持續增大,消費市場越發萎縮。目前政府對待綠化工程的態度基本是“能做的趕緊做,能不做的就不做”,市政綠化工程量被不斷地壓縮,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及國家不再支持移栽大規格苗木的政策,更是讓本就不景氣的苗市雪上加霜。 市場格局 我國綠化苗木種植行業的生產經營存在一定的區域性,綠化苗木行業內的競爭,主要體現在以同一產銷區域內的企業競爭為主。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高度重視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苗木花卉生產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苗木花卉生產的經營主體過去主要是以國營苗圃為主,現在則轉向國有、集體、個體共同參與,而且社會參與苗木生產的比例不斷提高。大量民間資本的投入成為促進苗木花卉產業生產格局改變、樹種和品種更新、生產技術革新的最大動力。 前景預測 近年來,國家相繼啟動了西部大開發工程、萬里綠色通道工程以及林業六大工程等重大項目,這些生態工程的建設的主要載體是造林,這樣就給綠化造林工作帶來了巨大的空間,給苗木產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度珖炝志G化規劃綱要(2011-2020)》指出,到2015年,城鄉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將分別達到39%和2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2平方米。人們對園林綠化苗木的品種、規格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化進一步深入,苗木將往精細化、個性化方向發展。預計到2016,我國綠化苗木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250億元。 面臨挑戰 綠化苗木產業內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生產面積過大,產銷信息不暢,種植品種與需求不對路,供需脫節嚴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前幾年游資的大量涌入,這些來自房地產、建筑、電子等行業的業外資本,只看到綠化苗木產業的高利潤,而沒考慮到風險也同樣大,盲目上規模,不講市場規則,擠進這個市場,造成生產面積劇增。 目前,綠化工程期望園林景觀效果立竿見影,且對苗木有特定質量和專類需求,市場對大規格苗、高品質苗、耐鹽堿苗、抗性強的鄉土苗木等特色樹種需求量很大,但因其培育周期長、資金投入大、管理技術要求較高,散戶缺乏資金投入、市場需求信息渠道及市場預測能力,使這幾類苗木生產量嚴重不足,綠化需求缺口大,并將長期存在。 我國苗木行業生產技術標準和質量分級標準體系建設相當不完善,產品流通無統一標準,因而導致苗木采購必須現場驗貨,買賣雙方互信基礎薄弱。同時標準化體系的建立過程相對漫長,企業需承擔成本風險。由于標準化程度低,示范場地帶動生產場地的營銷模式其效果有待檢驗,苗木電子商務交易短期內難以實現。 本文共分
[1].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