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苗圃經營者篩選苗木的五大原則 發布時間:2016.03.14 新聞來源:張家口綠原苗木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
苗圃重點發展什么品種是一個重要問題,隨著新建苗圃的增多,這個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很多苗圃投資者對選擇種植什么品種處于迷茫狀態。他們不是不知道現有品種該怎么種,而是不知道種什么對路,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在經營實踐過程中,苗圃篩選品種要遵循以下五項基本原則: 一、適應性強 這一點對于苗圃選擇品種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已經有太多的人發表了見解,現在鄉土樹種的興起,就是對這一原則重視的具體體現。 經過長期的研究,2006年北京林業大學以陳有民教授主編發表了《中國園林綠化樹種區域規劃》一書,將中國疆域內綠化樹種區劃為10個區、20個分 區,認為同一區域或鄰近區域綠化樹木的流通與調劑才有較高的成活率與較低的生長風險。該書對篩選樹種提供了嚴謹、科學的指導思想。 每一個苗木品種對其適生范圍都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其區域范圍受降水與溫度影響最為明顯,多為東西向帶型或片型,植物生態學對此有專業的定義叫生態龕。對苗圃所在地立地生態條件的認知與苗木品種習性的掌握,是篩選苗木品種的基礎。 二、觀賞性強 苗木的重要作用就是改善生態環境,綠化、美化生活空間。觀賞性強的品種有更好的培養前途與經濟價值。以牡丹為例,相同規格的“姚黃”、“魏紫”,價值比“風丹”、“赤陽”高幾十倍。 三、目標市場明確 苗木養大后總是要銷售出去,用產品換回資金,再投入生產進行循環經營。苗木是城市主導型的商品,城市越大、經濟實力越強,開發建設力度越大、綠化用苗木量越多。因此,在篩選苗木品種適生的生境范圍內,鎖定熱點開發建設城市或城區為目標市場,是篩選品種的重要考量依據。 四、市場競爭優勢大 目前我國的苗木流通與銷售的總體趨勢是,東南部與西北部相比,銷售與調運處于絕對優勢地位。這是由降水、溫度、光照等自然生態因子條件的差異,決定了大部分東南區域苗木生長量、生長勢都優于西北方,成本較低。但也不盡然,如山東的法桐、銀杏也大量往東、往南方向銷售。關鍵在于產品的適生性強,產業化程度高,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五、經濟實力與目標匹配 投資興業要量力而行。俗話說,銀子錢,硬頭貨,吃飯穿衣看家當。實力強的投資人,從市場區域范圍、產品周期、產業規模等方面考量,市場開拓渠道多、覆蓋面大,風險承受力也比較強,品種選擇余地就大,可以對新優品種做一定的嘗試。實力弱的投資人,對照產品周期、產業規模等方面考量,市場開拓渠道少、覆蓋面小,風險承受力比較有限,品種選擇余地比較小,最好做個追隨者。 本文共分
[1].
....頁
|